虚拟融合学院成立4周年,人工智能时代培养跨界人才成果公布

Photo of author

By Global Team

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部长:背景勋,以下简称“科技信息通信部”)和信息通信企划评估院(院长:洪振培)于21日在首尔西江大学举行了“虚拟融合大学院成果共享会”。

此次活动正值虚拟融合大学院成立四周年纪念日,科通部刘济明第二次官、八所大学的总负责教授及在校生、Caliverse金东奎代表(韩国虚拟融合数字产业协会会长)等相关人士出席。与会者分享成果并讨论在人工智能时代培养融合型人才的方案。

虚拟融合大学院运营包括扩展现实(XR)、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先进要素技术和人文社会领域的课程,并通过产学合作项目培养具备虚拟融合服务规划和研发能力的专业人才。

自2022年以来,该大学院在西江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建国大学、成均馆大学、世宗大学、庆熙大学、崇实大学、中央大学等八所大学开展运作,目前为止已选拔硕博士课程人才420人。在此过程中,开设了124个特化课程,完成产学合作项目203个,SCI级论文141篇,获得专利87项,创业2次。

活动以西江大现代院院长的开幕词和科通部刘济明第二次官的鼓励词揭开序幕。接下来进行了虚拟融合大学院项目概况和成果发表会以及Talk Concert。在以“人工智能时代虚拟融合人才培养的展望”为主题的Talk Concert中,与会者一致认为虚拟融合产业将在人工智能转型(AX)时代中发挥连接工业和社会各领域的核心作用。

西江大学介绍了国际元宇宙学会(IMA)成立和全球会议举办以及与现代建设的产学合作项目案例。韩国科学技术院介绍了“New Jam Daejeon”研究和即将在10月举行的IEEE ISMAR学术会议的承办现状。建国大学分享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追悼服务”,成均馆大学介绍了下一代视频压缩传输技术(MIV)的国际标准化案例。

世宗大学介绍了通过“Meta-Sejong”平台运营的在线校园成果,中央大学展示了“2025虚拟融合×高迪自然灵感建筑黑客松”举办案例。崇实大学介绍了基于XR的教学平台“META-XClass”,庆熙大学则介绍了利用视触觉融合内容的“VIVEN”平台服务计划。

特别是西江大学博士生朴钟亨分享了基于Web3.0课程中开发的“信任基础人工智能问诊聊天机器人”的论文、专利、技术创业成果,引起了高度关注。

刘济明第二次官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具有融合思维和创造性的情报型人才是对未来的坚定投资”,“希望虚拟融合大学院能够成为全球研究和人才的中心,推动产业的整体创新。”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