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型人工智能的扩散速度正在加快。四分之一的国民表示,他们曾经使用过生成型人工智能,并且不仅在文本生成上,图像、音乐、声音等多样的内容生成经验也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对算法推荐服务的客观性信任度下降,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增加。
广播通信委员会(委员长:李珍淑)与信息通信政策研究院(院长:李尚奎)在29日公布了《2024年智能信息社会用户面板调查》结果,该调查广泛调查了用户对人工智能(AI)等智能信息技术与服务的认知、态度及接受度。
主要问卷结果显示,24%的受访者曾使用过生成型人工智能。这一数值较去年上升了11.7个百分点,使用率在一年内几乎翻倍。生成型人工智能的付费订阅体验者占整体的7.0%,这一数据较去年的0.9%增长了7倍以上。
使用方式多样化。文本生成以57.2%居首位,但声音和音乐生成达到21.4%,图像生成为11.8%。去年文本生成占据81.0%之比,而今年其他内容领域显著增加。
使用动机则以“信息搜索效率”为最高,占87.9%,“日常工作有帮助”的回答为70.0%,“需要对话对象”为69.5%。这些数值较去年整体上升。

相反,未使用生成型人工智能的理由中,“需要高知识水平”的占65.2%最高,其次是“可能会泄露个人信息”为58.9%,“可能使用复杂”为57.3%。这与去年同样的顺序。

伴随技术扩散产生副作用的担忧也同时被提出。对于工作岗位替代可能性的担忧占60.9%最高,创意性下降(60.4%),版权侵害(58.8%),犯罪滥用可能性(58.7%)依次。
门户和YouTube的算法推荐服务评价存在分歧。“非常符合我的喜好”的回答,门户为72.1%,YouTube为71.3%。但是“未来继续使用”的回答,门户为64.6%,YouTube为63.1%,较去年分别下降3.7个百分点和5.4个百分点。整体满意度和信任度比去年降低。
特别是对于算法的担忧中,门户中“非法信息曝光”(47.4%)比例最高,而YouTube则是“个人信息泄露”(48.2%)。去年居首位的“价值观偏向”项目今年排在第二。
用户要求算法的运作方式透明化。表示“应该公开算法的内容筛选标准”的回答最多,占69.8%,“若侵犯公众利益需要制度补充”的回答也达到63.7%。以上数值比去年有所上升。
智能信息服务使用经验最多的领域依次为消费(53.9%)、金融(51.7%)、媒体(37.8%)。使用率较去年增长最多的领域是健康(37.4%)、医疗(19.7%)、金融(51.7%)。

未来预计智能信息服务将改善生活的领域有医疗(92.4%)、金融(88.9%)、消费(84.6%)顺次。

此次调查是根据《智能信息化基本法》每年进行的国家调查,以全国17个市道15岁至69岁互联网用户为对象展开,共调查了4,420名用户。
广播通信委员会表示:“我们将仔细审查此次调查结果,并利用其制定未来的用户保护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