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中的AI肖像: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探讨技术与艺术的交融

Photo of author

By Global Team

台湾最大国际艺术博览会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Taipei Dangdai)今年再次与台湾文化部合作,共同主办“拔掉插头”(Pulling the Plug)展览。此次展览于5月8日至10日(当地时间)举办,展示三件以AI技术和数字工具对人类社会带来的伦理、心理及环境冲击为主题的大型装置作品。

本次展览通过艺术视觉化呈现了技术权力化、监视社会、身份解构、数据偏见等当前人工智能引发的核心问题。它不仅仅是介绍数字艺术,而是展示了东亚艺术界如何与AI对话的策划。

台北当代2025图片来源:ocula.
台北当代2025图片来源:ocula.

展览的代表作品是巴黎新媒体艺术家舒·莉·张(Shu Lea Cheang)的《UTTERING》(2023)。艺术家称其为“AI的自画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断改变肤色、发色、性别、眼睛形状,拒绝固定身份。嘴中含着的口球象征着沉默,而从口中吐出的键盘按键暗示算法如何曲解人类的表达。AI决定的伦理标准以及该控制权属于谁,这是一份视觉声明。

舒·辉宇,《宇宙战士与数字墓地》,2023–2024,影像装置,AI生成图像,短片。图片提供:艺术家。
舒·辉宇,《宇宙战士与数字墓地》,2023–2024,影像装置,AI生成图像,短片。图片提供:艺术家。

第二件作品是舒·辉宇(Su Hui-Yu)与数字集体XTRUX共同制作的《宇宙战士与数字墓地》。该作品结合了开源AI工具和传统电影技巧,揭示军事宣传如何巧妙渗透于数字媒体。个人记忆与台湾过去的科幻电影文化相互交织,引发观众思考当今媒体环境对虚假信息和情感操控的脆弱性。

张旭展,《白蚁喂食秀》, 2024,单通道彩色声音视频两个,16:9视频–14分44秒,圆形视频–5分19秒。图片提供:艺术家及项目履行艺术空间。
张旭展,《白蚁喂食秀》, 2024,单通道彩色声音视频两个,16:9视频–14分44秒,圆形视频–5分19秒。图片提供:艺术家及项目履行艺术空间。

最后,张旭展(Zhang Xu Zhan)通过动画实现了环境变化后蚕食电线的白蚁群。张氏来自一个传统纸工艺传承家庭,他独特地将民族性与数字技术结合,呈现气候危机。

此次展览不仅仅是艺术界内部消费的技术话题,而是以东亚视角重构了围绕AI的全球社会争论。韩国同样在生成型AI的扩散中,面临着伦理、控制、身份的问题。本次展览展示了艺术如何回应这些问题。

台北当代2025。图片提供:Taipei Dangdai 2025。
台北当代2025。图片提供:Taipei Dangdai 2025。

另一方面,台北当代虽缩小了展览规模,但提升了完成度。参展画廊从去年的78家减少至51家,但世界知名画廊如阿尔明·莱赫(Almine Rech)、卡尔斯滕·格雷弗(Karsten Greve)首次参展引发关注。现有的加勒比艺术馆(Galleria Continua)、艾根艺术展馆(Galerie EIGEN + ART)也将再次参与。台湾代表性画廊如田奕、壹壹现代艺术、亚洲艺术中心亦在名单之列。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