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工智能解决学习差距,助力父母育儿

Photo of author

By Global Team

解决不对称学习差距的人工智能

减轻父母的不安,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解释中学生的科学问题时感到尴尬。

概念是懂的,但解释起来很困难。

居住在首尔阳川区的朴某(42岁)在和初中一年级的女儿一起解科学作业时感到尴尬。“气体扩散”这个概念模模糊糊知道,但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有时会感到无从下手。说不出话来,女儿感到很沮丧。

对此点头认可的父母不在少数。虽然教育现场正扩展基于实际生活的描述性问题和探究型课程,但家长依然停留在以答案为中心的学习经验中。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变了,但家庭内信息差距很大,难以跟上。父母试图按照过去的方式解释,而孩子则试图用现在的方式理解。

从教导的父母变为共同学习的伴侣

描述AI应用于课堂的样子
描述AI应用于课堂的样子

最近在家长中出现的解决方案之一是借助AI的力量。特别是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工具在孩子提问时可以成为有用的帮手。

例如,可以把初中一年级科学练习册的一页拍照上传到ChatGPT,它会读取问题,分析概念,并告诉你分步骤的解决过程。不仅仅是告诉你答案,而是像“这个概念是这样运作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我来解释一下”这样继续进行对话。

如果想更有效地使用,可以利用’提示’。例如,可以这样输入:

“您是拥有初中一年级孩子的父母。现在孩子在问科学问题。请不要说得太难,简单地用例子来解释核心概念。”

这样的“角色提示”让AI能够调整语气和解释方式,从而符合家长的立场。根据问题类型,可以显示数学公式的应用过程,或在国语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

在教育科技平台上,也正在开发反映这种趋势的家长用解说内容或基于聊天机器人的学习指南。父母和孩子一起拿着智能手机,与AI进行三方对话并请求解释的场景现在也不再陌生。

政府也在试验中

政府今年开始在课堂上正式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通过AI数字教科书学习分析结果,支持在课堂上更细致地进行以学生为基础的水平学习。

在课堂上,基于AI分析数据,可以实时把握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度。教师可以据此设计水平不同的课程,不仅仅是传达简单的答案,而是以思维过程为中心进行反馈。

同时,还将并行大规模培训和上门咨询计划,以提升教师的数字教育能力。未来计划发现和推广利用人工智能数字教科书的优秀教学案例,通过此来扩大现场应用的可能性。

教育部认为,这种基于AI的学习系统不仅有助于实现学生个性化教育,还能在缩小教育差距方面发挥作用。技术不是替代学习,而是以理解和帮助学习的方向定位下来。

不过,也有关于数字教科书引入的担忧之声。首都圈教育部长们在上个月29日举行的“第三次首都圈教育部长会议”上,对AI数字教科书的进一步开发表示反对。指出了使用费用问题、系统稳定性、现场适应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在应用技术之前应先衡量教学效果和现场接受度。

期待改善关系的效果

专家认为,AI教育教练也可以对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在冲突时刻,充当中介的AI可以减轻心理负担,因为与孩子的对话可能会增加。

住在京畿道一山西区的家长郑某(44岁)说:“过去孩子一问我就怕”,但“最近借助AI,即使我也有和孩子一起学习的感觉,更自然地与孩子交流。”

学习不仅仅发生在教师和教室里。家庭作为另一个教育空间,AI开始承担起连接父母和孩子语言的角色。这是一个不再需要在孩子的问询前回避的时代。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