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寓墙上生长的不是画,而是霉菌。即使在城市中的新建住宅区亦无法阻挡霉菌的入侵。
首尔的一处新建公寓居民整个冬天都在与看不见的霉菌作斗争。入住仅六个月后,霉菌开始扩散到浴室、阳台和墙面,管理办公室称这是“冬季结露导致的自然现象”,并推卸责任。然而,实质问题在于设计瑕疵。外墙保温材料未能正确施工,室内外温差导致的结露持续发生,这些水分成为霉菌滋生的主要原因。
根据韩国建设技术研究院的数据,超过60%的新建建筑出现的霉菌问题源于外墙的保温不良和结露防治设计不足。2023年国土交通部公布的居住环境调查中,28.5%的受访者表示经历过“室内霉菌问题”。其中超过40%的问题出现在使用不超5年的新建建筑中。

霉菌的繁殖条件非常明确。湿度60%以上,温度在20至30度之间,通风不良的阴暗空间。这些条件具备的地方,任何建筑材料都可能成为霉菌的宿主,包括木材、纤维、硅胶,甚至混凝土。
现有的霉菌问题主要集中在老旧住宅中,但最近在新建公寓和写字楼中也更为频繁。2024年,首尔市共同住宅缺陷举报中心的接收记录中,与霉菌相关的投诉一年内增加了35%。特别是在首都圈外围的新城镇,高比例的问题归因于快速施工和绝缘不良。
韩国的建筑标准无法从结构上阻止霉菌的发生。现行的《建筑物节能设计标准》虽然规定了隔热性能和结露防治相关条款,但在施工和检查过程中严格履行的系统不完善。即便发现霉菌,若要判定为结构性缺陷,需外部专家鉴定和详细调查,举证责任在入住者身上。
此外,霉菌随着时间推移而扩散,若反应迟缓,居住空间的功能会严重受损。在某些案例中,因霉菌导致墙面涂层脱落或内部木结构腐蚀。霉菌孢子扩散到空气中,对居住者健康产生影响,但被认定为法律上的缺陷则需经历漫长的行政程序。

霉菌不仅仅是墙面弄脏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霉菌指定为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接触室内霉菌会导致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恶化。根据2022年疾病管理厅的报告,全国10个特应性皮炎患者中有4个患有由霉菌导致的皮肤问题。
特别是像曲霉菌这样的霉菌种类可以引发肺炎等严重感染,对免疫力较弱的老人、幼儿及癌症患者等具有致命性。环境部在2023年指出,由霉菌引起的室内空气质量恶化与健康问题直接相关的案例正在增加。实际上,一所大学医院研究小组发表的论文指出,居住在霉菌浓度高的室内的人的肺功能下降率比普通家庭高出30%以上。
预防霉菌的关键在于控制湿度。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是首要任务。浴室、厨房等水分较多的空间在使用后要立即通风,在结露可能产生的空间需要安装除湿机。此外,留出外墙与家具之间的空间,定期清洁以及检查是否漏水也很重要。如果霉菌已经出现,需使用漂白剂、过氧化氢等去除剂,但通风和使用防护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层面的霉菌预防政策的制定迫在眉睫。美国环境保护署为室内霉菌管理提出了湿度标准、通风指南、霉菌检测和清除手册,多数州也制定了相关法律。在中国也需要类似的有效规制和应对手册。
霉菌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不便,它伴随着结构缺陷和健康风险的多重问题。已经深入到无数家庭中。与霉菌的斗争已不再仅仅依靠消极的应对。预防是关键,室内湿度管理、结露防止和通风设计是没有霉菌的居住环境的最低条件。在生活中的检查和预防积累时,与看不见的入侵者的战争才能恢复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