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不再是遥远的事。异常天气,如高温、寒潮、森林火灾和洪水,正在世界各地反复上演。气候危机已不再是抽象的讨论,而是一个生存问题。各国正在出台减少碳排放的对策,但实际变化正在比预测更快地推进。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AI)正作为新的应对手段出现。

AI分析大量的气候数据,以便及早检测异常现象,并用于预测风险。结合卫星影像、气象信息、地形和海洋数据等,提前预警特定地区的森林火灾或洪水的可能性技术,已经进入实战阶段。这不仅提高了预测准确性,还用于制定减少灾害损失的计划。
在农业领域,AI技术被引入预测作物生长变化、推荐品种、以及调整栽培时期。在能源领域,其作用也在不断扩大。建立了预测电力需求、管理可再生能源产量,以及最小化电网不稳定性的系统。在气候变化直接影响能源供需的情况下,这一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可靠性和减少碳排放的关键。
政策也在跟随技术的发展。欧盟正在通过“数字绿色转型”战略尝试将气候政策与AI技术整合,美国则在推动建设联邦级AI气候数据平台。韩国也在环境部和气象厅的主导下开发能够预警高风险地区的系统。
尽管技术有足够的潜力,但推广仍面临限制。要创建高级模型,需要大规模的数据和高性能计算资源。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和基础设施差距,导致地区间技术应用差距。此外,还需要制定标准以确保算法的可信度。
气候危机是个无法通过单一方法解决的复杂危机。但AI是当前可立即使用的少数手段之一。数据使得预测成为可能,预测越准确,应对速度就越快。而技术就处在这个中心位置。
在气候应对中,技术已不再是选择。AI是提高应对速度,拓宽应对空间的工具。选择的时机已过,现在是执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