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行业的秘密: 品牌如何定价的真相

Photo of author

By Global Team

葡萄酒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饮品。在由产业战略和营销交织而成的复杂系统中,它作为国家的文化资产以及全球市场的高附加值商品发挥作用。

法兰西酒庄
法兰西酒庄被提到是高端葡萄酒的象征之一,是葡萄酒产业的代表。

欧洲传统葡萄酒已成为高端葡萄酒的象征,其中以法国葡萄酒几十年来构建了‘世界最佳’的形象。波尔多、勃艮第、香槟等地名标识的葡萄酒在拍卖市场和米其林餐厅中占据象征性位置。然而,这一声望是否完全归功于其质量仍然存疑。专家指出,这只是品牌神话的产物,强调国际葡萄酒市场的结构本身完全是国家层次的营销和政治外交的结果。

价格并不反映实质。

罗曼尼·康帝
‘罗曼尼·康帝’是一种全球稀有葡萄酒,每年仅生产约400~600箱,根据年份不同,价格差异大。经常被引用为高档葡萄酒的典型案例。本文内容与其无关。

波尔多的特级酒庄被归为高级葡萄酒,单瓶价格在数百万韩元的水平进行交易。罗曼尼·康帝在多次拍卖中,单瓶价格超过1亿韩元。然而,盲品测试结果并不如预期。就连专家也屡次无法将这种酒与中低价酒区分开来。自2000年代以来,多次国际品酒会上报告了类似的结果,重新审视品牌和价格对葡萄酒品质评价的影响的呼声不断增加。

价格的决定方式也不是以品质而是以营销为主。尤其是高档葡萄酒通过限制产量或强调稀缺性来人为调整价格。特别是在勃艮第地区,由于葡萄园面积有限,小规模生产者众多,单瓶葡萄酒以数百万韩元交易。然而,实际上酿造技术或葡萄品质并没有较大不同的评价也共存。

人为操控的稀缺性

勃艮第地区的葡萄园
勃艮第地区的葡萄园

高端葡萄酒的稀缺性更像是策划的战略而非自然结果。每年特定品牌预先分配‘配额’、‘年份’、‘出口量’等,调节市场以减少供给小于实际需求的情况。通过这一过程,高档葡萄酒不再是消费饮品,而是附加了资产价值的‘投资商品’。在拍卖市场活跃的香港、伦敦、新加坡等地,比起价格,稀罕性和所有权更有价值。

知名酒庄严格控制每年的瓶数、流通渠道和地区分配。价格无视生产成本,甚至与同一生产商的其他产品线有很大不同。一些专家指出,高端葡萄酒无论气候变化还是酿造失误,价格都保持不变,这种现象是基于品牌溢价的商业虚构。

由政治塑造的等级

高档葡萄酒的品牌化难以仅用市场逻辑来解释。以法国为例,1855年巴黎博览会上,时任皇帝拿破仑三世主导给波尔多葡萄酒定级为其起源。当时的等级制度以出口业绩和声誉为标准,分为一至五等级,并很快成为法国葡萄酒的官方排名。

然而,当时的标准不是科学严谨的品质验证,而是以当时的‘声望’和‘市场价格’为基础建立的。换句话说,等级是由其知名度和售价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其与现在的酒味或品质并不必然一致。尽管如此,这一等级制度在全球葡萄酒市场上仍然被认可权威,对此存在的怀疑之声不绝于耳。

葡萄酒蕴藏了无法用数字衡量的感官和故事。即使超越品牌创造的框架,一杯酒带来的余味和香气依旧特别。理解结构是为了扩大选择范围,而寻找偏好的过程始终意义非凡。选出真正好的葡萄酒,始于建立自己的标准。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