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2025年未来开拓融合科学技术开发项目,选定了6个课题。
到2029年将集中支持216亿韩元。
科学技术情报通信部于17日宣布,选定2025年“未来开拓融合科学技术开发”项目的6个新课题执行机构,并开始研究。
未来开拓融合科学技术开发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技术领域间的融合研究,创造新技术和产业结构。特别是作为科学技术情报通信部的代表性融合技术支持项目,重点在于通过异种领域间的协同,推动未来技术及产业范式的转变。

此次选定的课题在“未来有望技术的开拓者”(未来有望技术先锋)和“国际融合研究支持”(全球融合研究支持)部门中,共有61个研究课题(RFP)被提案,其中6个课题最终入选。平均竞争率为10比1。
在“未来有望技术的开拓者”部门,支持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融合研究。对同一研究课题进行2个项目为期1阶段(2年,每年6亿韩元)的研究,随后通过评估,只有一个优秀项目将进行2阶段(3年,每年12亿韩元)的研究。每个项目最多可获得5年总额45亿韩元的支持。
AI基础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开发项目由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杨成旭研究团队和东国大学的林垂哲教授团队负责。他们正在开发手指灵巧操作技术,该技术能够在使用比通常模仿学习的少得多的数据时,也能灵活地应对环境变化和接触对象。目标成功率为80%以上。
能量采集技术项目由嘉泉大学的金大健教授团队和成均馆大学的白正民教授团队负责。两组团队研究通过整合利用各种能源来源,以在没有电池或外部电源的情况下驱动小型设备。以获取直流1毫瓦(mW)以上的电力为目标,嘉泉大学针对水分、热电、摩擦电基的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进行研究。成均馆大学则研究利用森林环境要素构建森林火灾检测系统。
“国际融合研究支持”部门为获取难以仅通过国内技术和资源开发的新技术而企划。通过事前企划研究,推进与海外研究机构的联合研究,并为每个项目提供为期最多5年的总额54亿韩元的支持。
在该部门中,有2个项目获得选定。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李艺秀研究团队将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合作,将人的全身体感和运动原理应用于机器人,开发AI人形机器人长期驱动的能源效率化的技术。目标是提高20%以上的效率。
乌尔斯科学技术学院的张芝旭教授团队将与美国斯坦福大学针对界面科学及催化中心(SUNCAT)共同研究,通过催化反应无须太阳能或电力供应来持续从水中生产氢气的技术。
科学技术情报通信部希望这些课题在提高国内技术水平的同时,也通过国际合作为实质性技术获得作出贡献。未来还将在课题执行成果适用于相关产业现场的时候并行后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