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振兴厅从4月中旬开始,针对对梨、桃、李子、梅子等果树造成严重损害的蚧虫展开防治。防治时机以幼虫还未形成蜡层的时期为最佳。
在梨树上主要发生的是粉蚧。这个害虫在冬季躲藏在树皮下,然后迁移到伤口或切口处,吸食果汁。特别是在4月中下旬和6月中下旬的两次孵化期进行防治,可以减少损害。
在桃、李子、梅子等核果类中,主要发生的是桑白蚧。幼虫附着在枝干上,削弱树的生长,并在果实上留下红色斑点。根据农村振兴厅的调查,从2017年至2024年,全国68%的桃园、83%的李子和89%的梅子区域,以及所有樱桃区域,都确认了桑白蚧的存在。

桑白蚧一年发生三代,以幼虫孵化的第一代时点进行防治最为有效。如果错过这一时期,防治将变得困难。只有在幼虫早期防治的杀虫率为100%,越接近成虫,杀虫率急剧下降。
特别是去年受到严重损害的农场,今年从初期就需要进行彻底的管理。在修剪后可以在伤口处涂抹剂,或使用高压喷射器去除树皮,这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农村振兴厅利用温度积累模型预测孵化时期,药剂信息可在农药安全信息系统查询。4月中下旬是防治的适期,应根据预报的气温进行地区性时间调整。
国立园艺特作科学院长崔京熙表示:“在第一代幼虫发生后立即进行防治是减少损害的关键。”

红星石枇杷研究中心主任洪成植强调:“必须专注于初期防治以防止虫子进入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