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显示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综合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它是将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新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值全部相加的值。是政府、企业、家庭等经济主体进行的所有经济活动的结果以数值形式汇总的。
GDP是以实际在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为标准计算的。它不包含在国外的收入或资产增值效果,仅反映在该国创造的经济价值。通常在国际上比较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时,最常使用的数字也是GDP。
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生产方法是通过累加各行业的增加值来测量经济总产量。支出方法由私人消费、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出口-进口)构成。收入方法则是通过合计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各种收入来计算GDP。实际操作中大多以支出方法为中心使用。
GDP分为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为基准计算的,完全反映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影响。相反,实际GDP则使用基准年的物价去掉物价变动部分,更准确地表示经济的实际增长水平。国家统计中通常使用实际GDP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率”。
例如,如果韩国一年的GDP是2200万亿韩元并且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2%,那就是真实地增长了2%。这种情况下,人均GDP就是用全体GDP除以人口数,表示国民个体的平均经济实力水平。
GDP统计通常每季度发表。韩国银行每季度末发布“初估值”,下个月公布“暂计值”,然后在下季度初公布“确定值”。这些数据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的经济政策制定、企业的投资计划和学术研究等。
GDP是诊断经济活力或经济周期的决定性工具。但它也有明显的局限。例如,家务劳动、志愿活动、地下经济等不计入统计,国民的生活质量或环境破坏等非经济因素也未被纳入。因此,最近除了GDP,还趋向于补充使用生活满意度、环境指数、分配指标等。
为了进行国家间比较,使用的不是汇率,而是基于购买力的汇率(PPP)计算的GDP。这是反映各国物价水平进行比较的方法,更准确地显示了实际生活水平或消费能力。由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全球GDP排名也采用这一PPP标准进行排序。
GDP是衡量经济规模及决定政策方向的基准点。与其关注数字本身的大小,不如理解组成和趋势更为重要。需要综合把握哪个领域的消费正在增加,哪个产业的附加价值在提高,海外进出口结构如何变化等,以便进行有意义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