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它被银行在相互借贷短期资金时使用,并作为评估国际金融市场信用状况和资金流动性的标准。
LIBOR于1986年由英国银行家协会(BBA)正式引入。它是在伦敦金融市场中,基于主要银行提交的利率的平均值来计算的,以不同的到期日和货币计算,其中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例如,美国公司在欧洲发行债券时,通常会在LIBOR的基础上加一个固定的附加利率来决定利率。因此,LIBOR不仅仅是银行间的贷款利率,它成为了全球债券、衍生品、贷款合同等价值350万亿美元金融产品的基准。
LIBOR通过基于信任的自我申报方式运营。主要银行提交他们认为在借贷时可以适用的利率,然后取其平均。然而,金融危机后,银行低报利率从而扭曲市场信心的事实被揭露。2012年,英国巴克莱、美国花旗集团、瑞士瑞银参与操纵LIBOR的事实被曝光,演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丑闻。金数亿美元的罚款以及LIBOR的可信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事件之后,各国监管机构开始推动LIBOR的废除。从2021年起,LIBOR逐步停止测算,并于2023年6月完全退出大部分货币和到期日的市场。作为替代指标,美国采用无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英国则是英镑隔夜指数平均(SONIA),欧元区则使用欧洲短期利率(€STR)。这些利率基于实际交易计算,操纵可能性低,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LIBOR的历史意义重大。在国际金融市场的整合过程中,它作为一个共同的基准,被用来决定全球金融产品的价格。然而,其自我申报系统的脆弱性得到现实验证,成为了破坏金融系统信任的案例。现今虽然SOFR等替代指标已经立足,但LIBOR留下的教训依旧提醒着金融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