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株”是指企业首次向普通投资者公开股票以募集资金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企业能够获得发展资金,投资者则有机会在上市初期阶段获取股票。然而,公募股票投资不仅包含期待的收益,还伴随一定风险。
公募股份是企业公开上市(IPO,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的核心步骤。企业在非上市状态下,为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外部资金筹措,必须经历这个过程。企业向金融监管局提交证券申报书,并获得金融委员会的批准后,通过主办证券公司向普通投资者进行认购。之后,在上市日,该股票会在证券交易所自由买卖。
认购过程根据竞争率和分配方式的不同,投资者得到的数量也有所不同。过去,一般是采用比例分配而不是均等分配,但最近为让小额投资者也能获得机会,推出了均等分配制度。只需认购一定金额即可分配到最低的股票,增加了投资的可及性。不过,竞争越激烈,实际分配到的数量越少。
例如,假设某企业以每股50,000韩元的价格征集100万股,如果认购竞争率为100:1,投资者将被分配到申请数量的1%。因此,即使投入大量资金申请,实际获得的股票数量可能非常有限。
公募股的魅力在于上市首日的“上涨”现象。上涨是指股票在上市初价达到公募价的两倍后继续涨停的走势。投资者在短短一天内可能获得160%的收益。实际上,2020年Kakao Games、2021年SK Bioscience、Krafton等案例引发了个人投资者的高度关注。然而,不是所有企业都呈现同样的走势。不少公司在期待的反面,股价跌破公募价,出现“公募失败”案例。
对于企业而言,发行公募股是重要的成长基础。不上市时,企业依赖银行贷款或私募投资,但通过上市可以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以此为基础,企业可以执行研发、业务扩展、海外进军等各种投资计划。然而,如果公募价过高,超过企业价值,上市后的股价下跌可能引发投资者不满。
对于投资者而言,公募股既是机遇也是风险。尽管可以仅通过认购期待利润,但对于上市后长期投资,企业的业绩、行业前景、市场环境等也是重要考量。非短期暴涨投资,而是需要对企业的成长性和稳定性进行判断的眼光。
为了保障公募股票的公平性和透明性,金融当局不断完善制度。扩大均等分配、缩短退款期限、改善保证金制度等措施加强了投资者保护。然而,在公募价的制定过程中,机构投资者的影响力仍然很强,普通投资者难以获得充分信息,这仍然是一个课题。
公募股并非仅仅是投资工具,而是资本市场上连接企业和个人的起点。投资者不能只关注短期收益率,还应同时考虑企业价值和风险。企业也同样,获得市场的信赖在长期资金筹措上是有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