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通用人工智能)被称为人工智能研究的最终目标。与只能执行特定任务的现有AI不同,AGI是指能够像人类一样自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智能系统。这是一个尝试综合实现人类的学习能力、创造力和判断力的过程,被评为技术进步应达到的“智能终点”。
目前使用的AI大多属于“狭义人工智能(ANI)”范畴。例如翻译器、图像生成、自动驾驶、语音识别等都是按照各自目的进行学习的专业模型。AGI旨在超越这些限制,理解所给问题的背景,并能够适应全新的问题。理解人类的语言、解释情感和意图、通过经验扩展知识的能力是其核心。
AGI的概念自上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研究初期就已存在。艾伦·图灵提出了“机器能思考吗”这一问题,提出了这一可能性。此后几十年间,AI研究通过基于规则、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多种方法论演变成长,但尚未达到人类水平的思维能力。最近随着大规模语言模型(LLM)和强化学习技术的结合,AGI的实现可能性比以往更为现实。

AGI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具有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影响的潜力。劳动力市场、教育、医疗、法律、政治等以人为中心的决策体系可能会发生根本变化。因为AI可以替代人类执行复杂判断和创造性问题解决。因此,AGI的开发伴随伦理和安全问题。如何反映人类的价值观,如何预防不可控AI的风险成为核心争议。
美国、欧洲、中国等主要国家积极投入AGI开发竞争。OpenAI自2023年起正式将AGI级别AI开发为目标,谷歌DeepMind以强化学习为基础开发模仿人类战略思维的算法。中国也在通过利用大规模计算基础设施的大模型作为国家战略进行推动。
然而,实现AGI仍面临许多技术和哲学挑战。人工智能是否能够理解人类的意识和情感,创造是否仅仅通过数据组合实现,是否能够学习伦理判断标准等问题仍然存在。专家们预测,尽管至少需几十年才能实现AGI,但现有的发展速度可能会使其早于预期以初步形式出现。
AGI的讨论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是否能够通过技术再现人类智能。这不仅仅是造出更快的计算机,而是创造一个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感知并做出决策的存在。随着技术加速发展,对“智能是什么”的哲学探索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