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算法代替人类买卖股票的程序化交易已成为现代证券市场的核心支柱。该系统可以同时分析数百或数千只股票,并自动执行买卖时机,是提高股市效率和速度的代表性手段。
程序化交易,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的股票交易。当满足特定条件或指标时,交易指令会自动执行。由于卖单和买单会实时输入到交易所,因此可以快速判断和进行大规模交易。
主要由机构投资者使用,虽然个人投资者的接触较少,但其对整个市场的影响非常大。过去,人工交易员需逐一计算并通过电话或键盘下单,但现在的算法能够在几分钟内执行数十万笔订单。
程序化交易主要分为两种。首先是套利交易(Arbitrage trading)。这是利用现货和期货价格差异追求无风险收益的策略。例如,当发现KOSPI200指数期货和现货指数间有差距时,卖出贵重资产、买入便宜资产,从而追求利润。买卖时机由程序自动决定。
其次是非套利交易(Non-arbitrage trading)。根据特定策略或基金运营标准进行自动交易。这种交易通常是在调整股票配置比例或重新平衡的过程中进行,实际差价并不产生。
由于程序化交易的交易规模较大并且快速成交,因此会对市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当卖出信号同时发生时,可能会推动股价下跌。1987年黑色星期一期间,美国纽约股市因程序化交易而经历了大跌。进入2000年代后,韩国股市的程序化交易比例也迅速增加,导致市场在盘中剧烈波动。
为了防止市场扰乱,韩国交易所对程序化交易实施了相关规定。主要有“事前披露制度”和“套利交易余额报告义务”。此外,与程序化交易直接相关的还有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启动的“止跌机制”制度。当KOSPI200期货价格波动超过5%时,该机制会中止程序化交易5分钟以防止过度倾斜。
近年来,利用人工智能(AI)的高频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简称HFT)也在扩散。这种交易是在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反复进行,追求超短线利润。与程序化交易相比,其更精细更快速,对市场的影响力也更大。
程序化交易是提高股市效率的工具,同时也潜在导致市场扭曲。因此,只有在监管与技术保持平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市场的稳定运行。随着交易方式自动化的加速,对其结构和机制的理解对于所有投资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